在之前的《谁来拯救你的隐私》中谈到一个问题,用户为什么肯把其信息输入到系统中?其实就是这个信息能带给用户想要的功能。
用户想要什么,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我所开发的网页聊天工具Karoo Lark Web IM,则主要是针对那些被封了聊天端口的办公室用户,因为这些用户想要跟他们的朋友在上班的时候聊天保持联系,知道这些用户需求,满足他们,这就是工具的作用。
用户在Google上输入关键字查询,用户是想要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是获取相关信息。Google如果只得到一个或几个关键字,就要猜测用户究竟想要什么,然后最终提供给用户所想要的东西。如果Google逐渐收集用户使用情况,收集到用户更多信息,并得到更多用户的环境上下文,那么Google可能就能够非常精确地知道用户想要什么,进而给用户所想要的。
然而知道用户所想要的才给用户所想要的,并不能成为是下一代王者。人,有时候是一种懒惰动物。如果能够先于用户所想而提供配套服务,那么这才是王者工具服务。
如果你有一个朋友(无论是配偶还是女朋友朋友,无论是父母还是亲人朋友),他知道你后面几天要做什么,他就帮你把事情都打点好了,注意事项也列给你了,你再去做就顺心顺手了……这种朋友,绝对是极品朋友。真正如此极品的朋友是否在现实世界中存在,尚不得知。不过我个人认为,如果把有工具能够代替这中朋友,那么这个工具将无疑是下一代的王者。
个人工具服务过于单薄,单一工具要么成为平台中的一部分,要么自己发展成为平台。
iPhone是一个通讯工具,但是我们可以把Apple的App Store看作一个工具的平台。这个平台上有几十万到上百万的应用,几乎任何用户所想要的,在上面都已经有了。这就是平台。
QQ最开始的时候仅仅是一种聊天工具,而发展到现在它是一种平台。QQ已经功能扩展到包括邮箱、电脑官家、团购、校友、游戏、社区、空间等,QQ已经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平台。
Facebook则是最近几年兴起的基于社会关系的平台,也提供众多应用,只是这些应用都是基于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的。Twitter、Foursquare等也在朝着平台化的方向在发展。
传统平台主要是满足大众用户的需要,那么这些用户需求都被大众化了,缺少了个性化定制,同时也缺少二次API接口。个性化的意义在于所有的用户需求都是基于用户自己的,而平台系统上已经拥有或者收集了用户的资料,从而无论是用户目前的需求还是将来的需求,这个平台都能够通过算法知道,从而能够成为用户的智能帮手。对于已经拥有了上万种的应用的平台,平台系统如果能够选择符合用户本身的应用帮助用户得到用户真正想要的东西,这就是一种个性化。
有人称满足这种个性化需求的个性化平台是将来的发展方向。这是否就是下一代王者呢?
Google拥有了从关键字到想要答案的路径,而Facebook或QQ拥有了用户的社会关系图表,Foursquare拥有了用户的地理位置,Apple的iPhone或者Google的Android手机提供了随时随地的移动终端,……拥有了这些东西,但是还是缺点什么!
我们离下一个王者,还有多远呢?